屬會、子機構
八和粵劇學院
八和粤劇學院為香港專業粵劇教育機構,是香港八和會館的教育分支,目標為粵劇培育新一代的人才,促進粵劇藝術的持續發展。學院於二零零九年按市場的客觀環境和需要,重新組合課程,主要課程包括:以青少年為對象的「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」、與合作伙伴合辦不同的在職演員培訓課程、以及與不同中、小學及大專院校合辦的粤劇藝術普及課程。學院畢業生的成績亦為業內人士所認同,不少已畢業或學習中的學員,已為商業班所聘用。
**成立背景及歷史**
1979年,第十九屆八和會館理事會,決定開辦粵劇訓練學校,並得到訪港的廣東粵劇同業籌款支持,於是年九月成立籌備委員會,成員包括當時八和會館主席黃炎及梁漢威、劉月峯、羅家英、李奇峯、陳昌、麥惠文、任大勳等,於一九八零年初正式招生。
初辦時,學院行政架構由校董會主理整體事務,由院長、副院長負責行政事務,日常行政有教務主任、校務主任統理所有教職員,學院並設立名譽校董及顧問等職位。初辦時的導師有楊劍華、王粵生、任大勳、麥惠文、陳敏、李艷霜、曾玉女、郭鴻斌等。
是時,學院課程分唱科、演科、基本功三科,學制以兩年為一屆,唯是因為支出巨大,每年均處於虧損狀態故舉辦了五屆便因虧損過於龐大而兩度停辦。雖然如此,首五屆八和粵劇學院,也培育出蓋鳴暉、鄧美玲、衛駿英、廖國森等多位名伶。
1996年,八和粵劇學院正式獨立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,並得到市政局及藝術發展局的資助,和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,聯合主辦「粵劇培訓證書課程」,並由汪明荃小姐出任名譽總監,梁漢威先生出任藝術總監,由梁沛錦教授出任課程顧問;第二年由陳劍聲小姐出任名譽總監,並於市政局屬下高山劇場及牛池灣文娛中心上課,及每年在高山劇場舉辦實習和結業演出。初期設有初班及高班合共四班,一百一十名學生,其後增設為三年制共設五班。
是時教學課程除了原有的唱科、演科、基本功科外,並首次加入粵劇史、粵劇化粧、基本功輔導等學科,任課導師有區文鳳、麥惠文、許堅信、鄭文瑛、王家玲、周莉莉等,由羅鴻出任統籌、陳守仁出任課程主任、區文鳳同時出任課程副主任。
1998年,基於教學上的合作考慮,八和粵劇學院改為與香港演藝學院聯合主辦「粵劇培訓證書課程」,教學課程亦增加了唱腔輔導科及粵劇鑼鼓科等。教學及行政人員也略有更動,陳守仁改為出任課顧問,劉碧曼出任行政統籌、區文鳳出任課程主任,並增聘了唱腔輔導老師陳輝鴻,鑼鼓導師宋向民。
2004年,八和粵劇學院獨立舉辦「粵劇培訓證書課程」,並開設獨立的鑼鼓課程,教學及行政人員大幅變動。由陳劍聲出任名譽總監,梁漢威出任藝術總監,區文鳳出任行政統籌,任課導師有粵劇史老師區文鳳;鑼鼓老師江成;唱科老師麥惠文;演科老師何家耀、鄧雪薇;基本功老師周鎮邦、戴成焜。2005年,八和粵劇學院增設器樂伴奏課程,由麥惠文老師任教;2006年,八和粵劇學院增設編劇班,由區文鳳任教,並且開設社區粵劇學院,開設一系列短期課程。
**學院最新發展**
香港八和會館第三十三屆理事會於2007年7月上任,大部份理事同時出任學院新一屆校董。因時制宜,學院為適應時代的轉變,配合社會的需要,與時並進,於2008-09學年重新定位、制定策略,務求在粵劇教育上有新的發展和突破。
學院校董會經過連番討論,在這一年決定一方面保留以往極受學生歡迎的音樂伴奏班及鑼鼓班,以及全新整理編劇班;另一方面,學院致力對已將粵劇作為職業的在職從業演員提供深化訓練。本年度的課程結構,分別命名為「粵劇精研課程」及「技能提升計劃」。
除了由校董主導學院改革之外,校董會並聘請了資深藝術行政人員丁羽先生擔任總幹事、資深演員呂洪廣先生擔任課程主任,以協助推動及策劃學院課程。
「粵劇精研課程」屬於精煉的基礎研習,包括鑼鼓班、音樂伴奏班、編劇班,共9班,學生共136人。其中的編劇班,除了由著名編劇家葉紹德先生擔任主要導師,並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合作,期望能將粵劇的編劇方法詳細整理,更有系統。
「技能提升計劃」由勞工及福利局贊助,課程針對新進職業粵劇演員而設。課程的基本概念,乃是職業演員應必懂的。鑑於學員是新進的職業演員,並且具有一些舞台經驗,但所受的訓練背景不一,故此本課程將作重點教授。使其由實踐提高到理論,然後又回到實踐之中,牢牢掌握。
「技能提升計劃」於是年度開設了粵劇舞台龍套技巧、粵劇唱腔唸白進修、毯子功(翻騰跌撲功夫) 實務、粵劇舞台北派靶子進修、粵劇舞台南派傳統表演。
八和粵劇學院為適應時代轉變,配合社會需要,與時並進,於2008-09學年起重新定位、制定策略,務求在粵劇教育上有新的發展和突破。現時,學院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行政資助,持續開辦不同專題的課程,加強現職演員,尤其是新進演員的訓練,從而提升現時的粵劇演出水平,以此吸引更多新一代觀眾。當中「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」為四年制的培訓計劃,旨在培訓13至20歲有志投身粵劇行業的青少年,由八和專業導師及資深演員任教,以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,培訓下一代粵劇表演接班人,畢業學員可直接投身粵劇行業,亦可報考及升讀粵劇的大學課程。
四年制的培訓課程,由粵劇界專業導師及資深演員任教,就唱功、基本功、毯子功、靶子功及表演功五方面,以循序漸進、因才施教的方式訓練。
本課程至今已有五屆畢業生,具發展潛質的畢業學員包括:譚穎倫、梁心怡、吳立熙、吳倩衡、鄺紫煌、梁芷萁、江駿傑、梁非同、袁學慧、羅耀邦、呂智豐、林貝嘉、李子蕊、李晴茵、蘇鈺橋、黎子樂、温子雄、謝紹岐等。
自2010年起,學院與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合辦粵劇教學協作計劃,首度將粵劇藝術納入初中的正規藝術課程。
2011年,學院更與香港科技大學合辦「粵劇藝術概論」課程,把粵劇教育推廣至大專學界。
由2012學年開始,學院與保良局成為合作伙伴,攜手推行初中粵劇課程,分別於李城璧中學及唐乃勤初中書院中一級實行。此外,學院陸續舉辦不同的粵劇專業課程,提升各個範疇粵劇從業員的藝術技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