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会、子机构

八和粤剧学院

八和粤剧学院

八和粤剧学院为香港专业粤剧教育机构,是香港八和会馆的教育分支,目标为粤剧培育新一代的人才,促进粤剧艺术的持续发展。学院于二零零九年按市场的客观环境和需要,重新组合课程,主要课程包括:以青少年为对象的「青少年粤剧演员训练班」、与合作伙伴合办不同的在职演员培训课程、以及与不同中、小学及大专院校合办的粤剧艺术普及课程。学院毕业生的成绩亦为业内人士所认同,不少已毕业或学习中的学员,已为商业班所聘用。 **成立背景及历史** 1979年,第十九届八和会馆理事会,决定开办粤剧训练学校,并得到访港的广东粤剧同业筹款支持,于是年九月成立筹备委员会,成员包括当时八和会馆主席黄炎及梁汉威、刘月峰、罗家英、李奇峰、陈昌、麦惠文、任大勋等,于一九八零年初正式招生。 初办时,学院行政架构由校董会主理整体事务,由院长、副院长负责行政事务,日常行政有教务主任、校务主任统理所有教职员,学院并设立名誉校董及顾问等职位。初办时的导师有杨剑华、王粤生、任大勋、麦惠文、陈敏、李艳霜、曾玉女、郭鸿斌等。 是时,学院课程分唱科、演科、基本功三科,学制以两年为一届,唯是因为支出巨大,每年均处于亏损状态故举办了五届便因亏损过于庞大而两度停办。虽然如此,首五届八和粤剧学院,也培育出盖鸣晖、邓美玲、卫骏英、廖国森等多位名伶。 1996年,八和粤剧学院正式独立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,并得到市政局及艺术发展局的资助,和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,联合主办「粤剧培训证书课程」,并由汪明荃小姐出任名誉总监,梁汉威先生出任艺术总监,由梁沛锦教授出任课程顾问;第二年由陈剑声小姐出任名誉总监,并于市政局属下高山剧场及牛池湾文娱中心上课,及每年在高山剧场举办实习和结业演出。初期设有初班及高班合共四班,一百一十名学生,其后增设为三年制共设五班。 是时教学课程除了原有的唱科、演科、基本功科外,并首次加入粤剧史、粤剧化妆、基本功辅导等学科,任课导师有区文凤、麦惠文、许坚信、郑文瑛、王家玲、周莉莉等,由罗鸿出任统筹、陈守仁出任课程主任、区文凤同时出任课程副主任。 1998年,基于教学上的合作考虑,八和粤剧学院改为与香港演艺学院联合主办「粤剧培训证书课程」,教学课程亦增加了唱腔辅导科及粤剧锣鼓科等。教学及行政人员也略有更动,陈守仁改为出任课顾问,刘碧曼出任行政统筹、区文凤出任课程主任,并增聘了唱腔辅导老师陈辉鸿,锣鼓导师宋向民。 2004年,八和粤剧学院独立举办「粤剧培训证书课程」,并开设独立的锣鼓课程,教学及行政人员大幅变动。由陈剑声出任名誉总监,梁汉威出任艺术总监,区文凤出任行政统筹,任课导师有粤剧史老师区文凤;锣鼓老师江成;唱科老师麦惠文;演科老师何家耀、邓雪薇;基本功老师周镇邦、戴成焜。2005年,八和粤剧学院增设器乐伴奏课程,由麦惠文老师任教;2006年,八和粤剧学院增设编剧班,由区文凤任教,并且开设社区粤剧学院,开设一系列短期课程。 **学院最新发展** 香港八和会馆第三十三届理事会于2007年7月上任,大部份理事同时出任学院新一届校董。因时制宜,学院为适应时代的转变,配合社会的需要,与时并进,于2008-09学年重新定位、制定策略,务求在粤剧教育上有新的发展和突破。 学院校董会经过连番讨论,在这一年决定一方面保留以往极受学生欢迎的音乐伴奏班及锣鼓班,以及全新整理编剧班;另一方面,学院致力对已将粤剧作为职业的在职从业演员提供深化训练。本年度的课程结构,分别命名为「粤剧精研课程」及「技能提升计划」。 除了由校董主导学院改革之外,校董会并聘请了资深艺术行政人员丁羽先生担任总干事、资深演员吕洪广先生担任课程主任,以协助推动及策划学院课程。  「粤剧精研课程」属于精炼的基础研习,包括锣鼓班、音乐伴奏班、编剧班,共9班,学生共136人。其中的编剧班,除了由著名编剧家叶绍德先生担任主要导师,并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合作,期望能将粤剧的编剧方法详细整理,更有系统。 「技能提升计划」由劳工及福利局赞助,课程针对新进职业粤剧演员而设。课程的基本概念,乃是职业演员应必懂的。鉴于学员是新进的职业演员,并且具有一些舞台经验,但所受的训练背景不一,故此本课程将作重点教授。使其由实践提高到理论,然后又回到实践之中,牢牢掌握。 「技能提升计划」于是年度开设了粤剧舞台龙套技巧、粤剧唱腔念白进修、毯子功(翻腾跌扑功夫) 实务、粤剧舞台北派靶子进修、粤剧舞台南派传统表演。 八和粤剧学院为适应时代转变,配合社会需要,与时并进,于2008-09学年起重新定位、制定策略,务求在粤剧教育上有新的发展和突破。现时,学院获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行政资助,持续开办不同专题的课程,加强现职演员,尤其是新进演员的训练,从而提升现时的粤剧演出水平,以此吸引更多新一代观众。当中「青少年粤剧演员训练班」为四年制的培训计划,旨在培训13至20岁有志投身粤剧行业的青少年,由八和专业导师及资深演员任教,以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,培训下一代粤剧表演接班人,毕业学员可直接投身粤剧行业,亦可报考及升读粤剧的大学课程。 四年制的培训课程,由粤剧界专业导师及资深演员任教,就唱功、基本功、毯子功、靶子功及表演功五方面,以循序渐进、因才施教的方式训练。 本课程至今已有五届毕业生,具发展潜质的毕业学员包括:谭颖伦、梁心怡、吴立熙、吴倩衡、邝紫煌、梁芷萁、江骏杰、梁非同、袁学慧、罗耀邦、吕智丰、林贝嘉、李子蕊、李晴茵、苏钰桥、黎子乐、温子雄、谢绍岐等。 自2010年起,学院与东华三院吕润财纪念中学合办粤剧教学协作计划,首度将粤剧艺术纳入初中的正规艺术课程。 2011年,学院更与香港科技大学合办「粤剧艺术概论」课程,把粤剧教育推广至大专学界。 由2012学年开始,学院与保良局成为合作伙伴,携手推行初中粤剧课程,分别于李城璧中学及唐乃勤初中书院中一级实行。此外,学院陆续举办不同的粤剧专业课程,提升各个范畴粤剧从业员的艺术技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