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会、子机构

香港八和会馆銮舆堂有限公司

香港八和会馆銮舆堂有限公司(武打演员会)

「銮舆堂」原属「德和堂」的私伙堂,即现时附属的分堂。演员多在此堂内学习武打功夫,有了基础才开始演戏。「銮舆堂」的名称来源据文献及资深武师演员林蛟及顾鸿见所说,是每逢华光师傅神像离座出游时,均有武师擡著「銮舆」,故而得名。 有关「銮兴堂」的演变资料记载不多,但战前已有「行长」(今称理事长),梁家森(已故行长)负责行内事务。顾鸿见在二十多岁时亦加入协助收集会费。战时由于避祸,演员四散,若要逐一联络确是十分困难。当时广州约有二百多位打武家,香港约有二十多位,澳门则有十多位。而留住在澳门的顾鸿见仍照常征收福利费,继续会务。 和平后,省港已恢复正常生活,顾鸿见便将战时征得费用带回广州,交给行长安排,后来租用了一个单位,作为办事处。解放后,因国内政府收回黄沙八和会馆旧址,赔偿了一笔款项,经銮舆堂理事会决定买下现今恩宁路一单位,重新安排办事处及练功地方,以便弟子可继承行业。 在五十年代初期来港的打武家,仍继续粤剧的演出,后来因伶人拍摄电影频密,连带打武家也纷纷投身电影界,使粤剧舞台表演十分缺乏人手,为了迁就打武演员短缺的缘故,便由一台戏改为祇演「封相」一晚,遇有武打戏再另行安排人手演出,这现象一直维持至八零年左右。此期间銮舆堂的会费,如有演出粤剧时,参演者需缴付福利费(演出每天缴付港币贰元正) 。 一九八一年香港八和会馆銮舆堂成立,并选出第一届理事会,由林蛟先生出任理事长一职,带领銮舆堂开始运作,八一年全体理事及部分堂友回广州探望銮舆堂行长梁家森时,得知祠堂及后面的围墙已倒塌,需要金钱修葺,便回港发起堂内同人捐助,共银30万元,由顾鸿见及许钊文带回广州,协助广州堂址维修。八五年銮舆堂选举了第二届理事会选举,仍由林蛟先生出任理事长,当时有会员七十二人。重组后,再与班方协议,武打演员以后必须参与整个台脚演出,人工日薪也有规定,以保障会员的福利,而武打演员福利费,也由以前的贰元提高至贰拾圆一天,岁晚仍按会例发放福利金。以前有会派的规定,近今已取销了,因为部分年长者已退休,加上年轻一辈仍活跃于影视圈或其他工作,剩下来的只有二十多人是常做粤剧,人手不够分配,所以渐渐取销会派。 一九九三年九月初广州銮舆堂新厦落成开幕,香港的銮舆堂理事会发起旅游亲善访问团回广州参加盛况,使两地同业又一再聚集,除了有纪念价值外,还可算是艺术交流会。